明代《从政录》曾将“清官”概括为三种类型:“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,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,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。”此观点言之有理,它告诉我们清官是指那些廉能清正、奉公守法、忠君为国、体恤民情的官吏。历史上许多清官的事迹告诉我们,他们往往共有以下道德品质:
忠君。清官都有忠君的情结,对皇帝忠心耿耿,不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,其中心就是维护皇权,维护君主专制统治。著名清官海瑞为官之时,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腐败的一个时期。为进谏嘉靖皇帝,海瑞在家置办好棺材,抱着必死决心,毅然呈上“直言天下第一事疏”,大骂嘉靖。嘉靖读完后勃然大怒,掷疏于地,将他投入大牢。然而当狱中的海瑞听到嘉靖死讯时,“大恸,尽呕出饮食,陨绝于地,终夜哭不绝声”。这就是清官。他们的忠君思想已经深入骨髓,内化成基本的政治道德规范。
爱民。清官之所以让老百姓如此怀念、歌颂,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清官都有爱民、恤民的思想。他们爱民如子、敬民如天、兴利除弊、发展生产。如深受百姓爱戴的“包青天”包拯,任开封知府一年零三个月,撤门牌司,大开府门,诉讼者可以直接到庭前申诉,使无权无势的百姓求公道的机会大大增加,在短期内把开封府治理得井然有序。因此当时京师流传着这样的民谣:“关节不到,有阎王包老。”
清廉。生活俭朴是诸多清官的共同特点,同时,也是清官选择清正廉洁的必然结果。在当时的体制下,官员俸禄极低,如果官员不贪贿,就必然清贫如洗。如包拯一生清廉俭朴,从不讲究排场,即使做了大官,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。而海瑞则生活俭朴到一般人难以置信的地步。他的私章用泥巴刻成,夏天睡在一张破席上,盖着夫人的旧裙。他去世时遗物只有“奉银十两,绫、绸、葛各一匹,旧衣数件,清苦不如一般寒士,家资不够丧葬之用”。
黑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黑ICP备10003104号
地址:黑龙江省黑河市通江路2号 邮政编码:164300
中共黑河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 Email:[email protected]